首页> 快讯 > > 详情

高考真题是怎么考察课本内容的?我们挖给你看!_前沿资讯

2023-04-13 21:05:00 来源:哔哩哔哩

招兼职编辑啦~ 

不管是在职教师,还是大学生、研究生,只要您拥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学习能力(即使面对陌生选题,也能通过快速学习后输出),责任心强(能按时按质完成约定稿件),欢迎成为我们的签约作者哟~


(资料图片)

请将简历及相关作品发送至邮箱: 

yangyangdili@126.com

作者 丸子 | 排版 杳杳

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,很多在课本里根本找不到,老师在课堂上好像也没有直接提到的内容,会出现在考卷里。

“学的都不考,考的没学过,选项都没错”,这个问题怎么破?今天我们就从应试的角度,整点实际的。

01

课本和考题的关系

如果把课本当作地基,那高考就是一栋大厦。高考离不开课本,但范围远不只课本。

作为选拔性考试,高考考的是文字理解能力、逻辑分析力、迁移应用能力、文字表达力等多种能力,并不是考察我们对课本内容的背诵记忆程度。

命题时,一般会把课本上的基本原理放到新的情境中。所以,一要吃透课本原理;二要认真审题,能辨认出试题到底在考我们什么?然后再结合题干要求和材料提示,灵活运用原理解题。

02

课本内容和考题的对比

我们来看几组对比,小编会把课本截图放在左侧,把对应内容的高考试题放在右侧。仔细看看,其实会发现,很多看似与课本无关的试题,其实和课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土壤剖面及土层特点

点击可看大图

|

先把试卷上②剖面和课本中森林土层的剖面图做对比,会发现②剖面没有淋溶层和母岩层,说明②这里的淋溶作用较弱,可能是地势较平缓的地区。

再对比试题中四个土壤剖面图,②剖面枯枝落叶层、腐殖质层比①③④剖面更厚。

草原土壤的腐殖质层会比森林土壤的更厚,由于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,它们生命周期短、更新快,死亡后整个植株和地下根系全部会以有机质的形式归还土壤,形成较厚的枯枝落叶层,因此腐殖质层相对较厚;

而树木生长期长,大量有机质储存在植物体内,其下方土壤中的腐殖质层相对较薄。

综上,可以确定②是丙处的草原土壤。

点击视频,羊羊深度解析——2022山东卷-选择题_哔哩哔哩_bilibili ,听羊羊讲解这道题,从第36分钟开始

河谷演变

点击可看大图

在课本中,关于河谷演变的主要知识点有以下这些:

回到广东卷这道真题中,需要用到的课本原理主要就是“凹岸侵蚀”:

那曲和雄曲的凹岸陆地会不断被水流侵蚀,导致两河的弯道越来越弯。

侵蚀持续发生,分水岭被侵蚀,发生河流袭夺,两河连通。

当然,在这个基础上,分析时还需要我们具备等高线判读、河流袭夺等的相关知识。

【2022广东卷17题精讲】进来打基础~河流袭夺|降水原理|凹岸侵蚀|大湖效应|纳木错_哔哩哔哩_bilibili

沙尘暴成因

点击可看大图

关于沙尘暴的知识,课本中在气象灾害“干旱灾害”这部分内容里有出现过。

从中得到沙尘暴成因的知识点有以下这些:

22年全国甲卷中,题干说到了澳大利亚气候异常,课本中说过,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,因此可以推断这里的“异常”指气候的异常干旱,也就是降水偏少。

试题还问到“异常干旱”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。

南半球4~10月是冬春季节,春季升温快,易产生大风天气,形成风力来源。再加上干旱会导致蒸发量增大,土壤水分减少,进而导致河流干涸,植被死亡,地表裸露成荒漠,从而形成沙尘源。

点击视频,听羊羊讲解这道题羊羊深度解析—2022全国甲卷37题沙尘暴_哔哩哔哩_bilibili

接着,我们再来看看人文地理在高考题中考察过的案例。

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上的体现

点击可看大图

课本中,关于“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”的知识点如下图所示:

从课本表述可知, 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直接,所以材料中的木屋建筑景观与挪威北部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。

根据材料,可以知道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北,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有以下这些:临海(是个岛屿)、寒冷(纬度高)、地形崎岖(山地多)、大风(海风和极地东风)、冰雪(高寒环境)、极昼极夜(北极圈内)……

题干问“房屋底部用木柱支撑、屋顶铺设厚石板”的原因,对应这里“地形崎岖、平原少”的特征,所以用木柱适应地形、扩展用地;再加上大风容易把屋顶掀翻,因此用厚石板抵御强风。

这道题也考察了世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,做题时我们需要具备对区域地理特征的认知与分析能力

农业生产的灌溉方式

点击可看大图

农业生产的灌溉方式”,在课本《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》这一节里有提及。

常考的节水灌溉方式,不只是喷灌,还有滴灌。这两个都是备选,那究竟选哪一个,就要具体分析“垂直森林”的特点了。

它是垂直分布,而且位于住宅区,所以喷灌无法精准灌溉,也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住户,而滴灌既能精准灌溉,也不会影响他人。

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

点击可看大图

课本中,关于“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”的相关知识点有以下这些:

从课本及材料中我们得知,瑞士虽然矿产资源贫乏,但利用技术、金融等优势发展经济,做到了因地制宜、扬长避短。利用自身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;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,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。

这一小题属于启示类问题,要求从典型案例(瑞)中为一般区域的发展找到可借鉴的经验,需要我们具备对信息整合、总结的能力,并能准确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。

点击视频,听羊羊讲解这道题,从6分18秒开始,【2022全国甲卷36题精讲】 瑞士经济(难度不大的题,努力拿满分)_哔哩哔哩_bilibili

通过上面几组对比,至少这些高考题都是立足课本的基础上,再结合真实的情境进行命题。所以,我们在学(复)习时,得吃透课本原理,学会迁移应用,才能应对选拔性的考试。

03

做完题再走哦~

阅读材料,回答问题。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发育,水土流失严重,土壤瘠薄。某研究选择在该区母岩、土壤类型一致的同坡面撂荒坡的不同坡位上,栽种叶片宽大、根系发达的巨菌草,以裸地为对照,发现巨菌草能改善水土流失。

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,请说明理由。

答案与解析 

【答案】巨菌草(叶片宽大)可拦截降水,减少坡面汇流;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,可以遮阴,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减少土壤表层侵蚀(风蚀和水蚀);根系发达,固土效果好;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作用,涵养水源效果好。

【解析】本题考察在特定区域(金沙江干热河谷区)内,植被(巨菌草)变化对地理要素(水文、土壤)的影响,可以从植被对水文、土壤的影响来分析。

对水文的影响,首先是对地表径流的量和速度的影响,巨菌草(叶片宽大)可拦截降水,减少坡面汇流;凋落物覆盖地表及根系发达、固土效果好,可降低土壤表层径流速度,进而增加下渗;其次是影响蒸发,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,可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进而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,涵养水源效果好。

对土壤的影响,由材料“叶片宽大、根系发达的巨菌草”可知,可减少土壤表层侵蚀(风蚀和水蚀);根系发达,固土效果好。

*声明: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著所有,本号为整合发布。

*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本号立场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